很長時間以來,各地區豬場溫和型豬瘟的報道不斷,縱觀這些“溫和型”報道,總還是有些豬瘟的影子,還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豬瘟的診斷線索。而從近期我地區豬場豬瘟的流行情況看,發病時的表現已不再那么溫和了,甚至可以按教科書中提到的診斷要點做出明確的診斷,從臨診表現、尸檢病理、血清學、病原檢測均能明確說明豬場發生了豬瘟。但是,這些豬瘟病例的出現事前卻沒有什么臨診征兆,進一步的病原學檢測表明:健康豬群中攜帶有豬瘟抗原。跟蹤屠宰時的病理變化發現,出現疑似豬瘟病變的個體超過50%,而這些豬從出生直到屠宰并沒有表現出豬瘟的臨診表現,且長勢良好。 1 流行病學 這種現象在自繁自養豬場相對較嚴重,育肥場也普遍存在,而且與季節、性別等因素無關。當有應激或其他能引起豬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存在時,豬群就有可能發生典型的豬瘟。發病時,各種繼發或并發癥較多。常見的并發或繼發癥有藍耳病、偽狂犬、副豬嗜血桿菌病、放線桿菌胸膜肺炎、鏈球菌病、弓形體病、附紅細胞體病。 2 臨診表現 臨床所見更多的是豬瘟與上述多種疫病的組合,可能是2~3種病混合感染,也可能是更多種,而后者所見更多。在這些疫病混合發生時,已很難從臨床上區分哪個是原發病,哪個是繼發癥,但通常會將豬瘟列為原發病。不過,從大范圍的健康豬群也攜帶豬瘟抗原這點看,將豬瘟病毒列為豬場常在病原似乎也有道理,也更符合實際情況,這樣的豬群在遇到其他各種致病性刺激因素時,豬群內攜帶的豬瘟病毒被激活,致使豬瘟的發生。發病時的具體表現,因并發或繼發癥的不同而有差異,去掉并(繼)發癥的癥狀后可以見到在同一個豬群甚至同一個個體上可能同時出現由慢性豬瘟至典型豬瘟的癥狀。包括了臨床上的灰色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腹式呼吸,食欲下降,體溫升高至 40℃~41.5℃ ,精神不好,扎堆,異嗜,皮膚有出血點。尸檢可見的:結腸與回盲交界口處的特種潰瘍,腎有出血點,全身出血性淋巴結炎,脾上的梗死灶也偶爾可見,發病急的病例還可見到全身皮下脂肪出血,膀胱黏膜、咽喉頭、牙齦出血等典型敗血癥變化。 2.1 從我地區近期發病情況看,更多的繼發癥是副嗜血桿菌病或放線桿菌病,可見到的癥狀包括:特殊的姿勢、膿性鼻液、較重的腹式呼吸、關節炎、尸檢多發性漿膜炎、絨毛心、小支氣管內有膿性黏液,多死于窒息。病程長一些的病例晚期可見化膿性肺炎、腎腫、血液稀薄,偶爾見有血栓及心內膜出血,預示著有化膿菌、附紅細胞體、鏈球菌感染。 2.2 在自繁自養的豬場所見癥狀稍有差異,各場情況各有不同,并發藍耳病時,最早可在出生后不久見到明顯的呼吸道癥狀,這些仔豬生存力下降,生長緩慢,勉強存活下來的在保育階段也極易發病且死亡率很高。這些豬場更多見的是仔豬斷乳后7~20天內出現以呼吸道為主的癥狀,恰當的使用一些藥物能提高成活率,降低呼吸道病的比例,但這些存活下來的仔豬體重增加到15~30千克時可能再次發生呼吸道病,尤其在連續生產的保育舍內更嚴重,甚至造成連綿不斷地發病。尸檢時早期可見肺均質性膨大,偶有出血點,后期同樣會出現放線桿菌或副嗜血桿菌感染的癥狀,以及化膿性肺炎、血液稀薄的變化。 2.3 與偽狂犬病的同時發生,僅見于少數自繁自養豬場及體重30千克以下的育肥仔豬。自繁場可見到較高的哺乳豬死亡率,斷乳后仔豬發病時則多與水腫病合發,致死率進一步提高,這時治療意義不大。尸檢多見肝、腎有小米粒大壞死灶,肺腫大有出血點,病程稍長的偶爾也能見到前面提到的一些繼發癥。 2.4 與弓形體病的合并發生則多發生于長時間未針對弓形體進行防控的自繁豬場,或剛購進仔豬不久的育肥場,散養貓、狗、鼠害嚴重的豬場相對要多些。弓形體早已成為我地區豬場的常在病原,或是潛伏在豬群,或是潛伏在貓、狗、鼠的體內,豬抵抗力下降或長時間不進行防控時就會發病。這兩種病組合發生時,腹式呼吸變得明顯且群體化,后肢無力明顯,會陰部出現由紅到紫的斑點,早期似感冒癥狀,但傳播緩慢,后期出現喘息,死于窒息,先出現的死亡個體多是體況好、生長快的豬。尸檢可見到肺間質有水腫,小支氣管內有多量泡沫狀黏液,胸腹腔液增多,有時這些胸腹腔液遇空氣后很快變成膠凍狀。肝、腎、脾偶爾見有大小不均的壞死結節,淋巴結出血性腫大明顯,有時見有淋巴結出血性水腫,這種病例一旦出現犬坐姿勢、張口呼吸時,則距死亡時間一般不會超過 2 小時。 3 防控及相關措施 對繼發或并發癥的控制這里不討論,僅針對直接與豬瘟相關的一些內容做簡介。 3.1 豬場豬瘟的凈化 這對規;i場來說是可行的也很有必要,每年一次的活體采集扁桃體進行化驗,淘汰豬瘟病毒攜帶者,可逐漸使豬場的豬瘟得到凈化,消除隱性豬瘟。 3.2 有關散養戶問題 我國目前豬的主要存欄量還掌握在散養戶手中,對散養戶豬瘟的防控成為關鍵,同時也是基層獸醫最頭疼的問題。不可能有哪種免疫程序能完全適合這么多的散養戶共同使用,同時,因為物流的關系,也很難確定某個區域豬場的豬確切來源于哪個區域,免疫程序的區域性也正面臨著挑戰。另外,在一個很大范圍內,對散養戶的仔豬免疫與去勢仍然在同時進行,這種方式對控制豬瘟存在致命的缺陷,導致免疫失敗。還有些小規模育肥豬場,仔豬來源復雜,不論是否進行豬瘟苗重免,幾乎每批都發生豬瘟,逐漸的對豬瘟免疫產生了恐懼心理,到后來拒絕免疫。這些散養戶的豬群數量大且分布散,一旦發生疫情難以控制,而且還會波及到所在區域的規;i場。提高基層獸醫及散養戶的科學防疫意識,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 3.3 免疫與控病 相信絕大多數養豬場老板都有過這樣的苦惱:這豬群我都免疫豬瘟苗3 次了,怎么還發生豬瘟呢?是疫苗質量不好或出了問題還是……這些老板的理由是:做了幾次的豬瘟苗免疫,豬群就不應該發生豬瘟了。這種認識上的錯誤導致了日常管理及相關工作中防范意識的下降或喪失,致使疫病的發生。而實際上隱性豬瘟及外源性傳染才是發病的根源,況且豬瘟苗免疫僅能降低豬瘟發病機率,是不會完全控制住豬瘟的,必須配合前面提到過的諸多措施才可以。 3.4 發病控制 發病時千萬不要忘記控制繼發癥,大批豬死亡多是由繼發癥造成。 3.4.1 緊急免疫,采用此種方法會明顯縮短豬群的豬瘟病程,降低豬群總死亡率,但也會導致已經發生豬瘟的豬急性死亡。緊急免疫細胞苗劑量 5~20頭份/頭豬,對處于典型發病階段的豬可試用 50 頭份 / 次,次日再注射 1 次,最好的辦法仍然是撲殺開放型病例。 3.4.2 場區每天消毒一次,可使用2%火堿,污雜物及病死尸體無害化處理,最佳辦法是焚燒。 3.4.3 平常心。一旦豬場發生了豬瘟,老板的心態有時可以左右病情的發展。畢竟防病控病的投入及具體措施的落實要靠豬場老板。筆者曾接觸過幾個豬場,因為老板的“宿命論”而毀滅掉了。 |